前陣子看了一個大陸的脫口秀節目片段,主持人是金星。

有一次她在國外旅行,看上一個名牌包包,打電話問她的外籍先生的意見?

(可想而知,她的家裡已經有很多不同的包包了....)

其實,以她的財力,完全可以負擔這個價格,但她還是尊重地詢問。

她先生只問:「妳是需要,還是想要這個包包?」

 

到這裡,可能不少人跟我一樣,腦袋裡浮現勸世金句:

「想要的太多,需要的其實很少」

「我們應該克制欲望」

「無欲則剛」

.....

 

好,回到故事。

她先生接著說:「如果妳是『想要』,那就買!」

 

他們後面還有一些其他的對話,我記不清了,

因為到這裡我就傻了!

一度以為我聽/看錯了,但她先生真的是這個意思。

當下大家只覺得:「哇~~ 好讚的老公,這麼疼老婆。」

 


 

這二天,在工作坊中,在個案談話裡,

好幾次都談到這個話題: 想要 / 需要

 

我想要朋友/我需要朋友。

我想要吃飯/我需要吃飯。

我想要自由/我需要自由。

我想要愛/我需要愛。

我想要給出服務/我需要給出服務。

.....

很多人在說話的時候,並沒有那麼仔細去區分其中的差異。

但為了釐清個案的「信念」,

我在聆聽時除了用心,還得用腦,

找出每個人心裡的矛盾和更深的關卡。

 

談著談著,我忽然明白了。

 

 

過去生活不易,老一輩總是節制欲望,

把所有的資源集中在「生存」這件事。

包括宗教,也提倡清心寡慾,潛心修行。

 

難怪每次我問到:「你想要什麼? 你喜歡什麼? 什麼是你的興趣? 」

很多人都一片空白,想不出來。

 

因為從小就被灌輸:「興趣不能當飯吃」

 

 

滿足生存所需的,叫「需要」。

滿足心靈需求的,叫「想要」。

 

想想,人活著除了吃喝拉撒,

還有什麼是「真正必需的呢?」

 

不上學會死嗎?

不說話會死嗎?

沒有愛會死嗎?

 

嗯,基本上不會。

身體不會死亡,但心會枯萎。

沒有靈魂的生命,叫行屍走肉。

 


 

需要,是一種動力,同時也是壓力,

因為沒有了它,很可能導致生命的結束。

但目前的環境,往往人們說出口的:我必需,我應該....  

都不是在滿足自己生存的需要,而是滿足他人心理的想要。

父母的期待、伴侶的要求、小孩的渴望、上司的交付....

 

這些沒什麼不對,只是它們成了枷鎖,成了束縛,

讓你活得很辛苦,很痛苦。

 

有人一輩子都在讓別人開心,最後卻傷了自己的心。

 

 

真正的「想要」,不是貪婪,更不是需求無度。

 

想的下面有個心,那是 心 之 所 向,

 

不是父母的心願,不是別人的激勵,更不是廣告幫你洗腦的~~

那些都是來自恐懼,來自比較,來自利益。

 

真正的「想要」,

是你的心需要的滋養,靈魂計劃體驗的面向。

也許是音樂、舞蹈、表演、藝術、科技、自由、愛情~~~

 

這些都不是基本需要。

沒有它們,人類不會絕種。

但有了這些,世界是繽紛的、美麗的、喜悅的....

 

「想」,與心相合。

填滿你心上的那個缺。

讓你成為完整。

 

專注在你真心想要的事物上,所有的需要自然會被滿足。

若只在乎基本的生存需求,那原本的天賦很可能被遺忘...

 

靜下來,

做幾個深呼吸....

用手碰觸你的心,

問自己:親愛的OOO,你想要什麼?

 

heart-66893_640.jpg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oma 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